查看原文
其他

“90后”王元骧:“不要把学问当作名利的敲门砖!”

热爱学习的 浙江大学
2024-10-30


在西溪校区有这样一位老人

他满头华发

总是身着中山装、解放鞋

漫步在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下

他的腰板挺得笔直

学生们每次见到他

都会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敬畏之心

他是浙江大学文学院

文艺学与美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

王元骧先生



在学生们的回忆里

老先生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买过新衣

聚餐时绝不容忍浪费粮食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

仍葆有丰盈的精神世界

和稳定的思想内核

他对待学术虔诚且纯粹

对待生活真诚而浪漫


今天

王元骧先生将迎来自己90岁寿诞

让我们一起向老先生道一声

生日快乐



“不要把学问当作名利的敲门砖”

王元骧先生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风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求是学子。有不少他昔日的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文艺学界的知名学者——浙江大学文艺学研究所苏宏斌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王先生经常用这两句话来教育我们,‘不能把学问当敲门砖’和‘对学问要虔诚’,他总是说,对学问要有崇敬的心态,做研究是神圣的事业。”


文艺学研究所朱首献老师也曾跟随王元骧求学。他说:“王老师把学术当作自己的生命,非常重视自己的学术声誉,但对金钱这种物质性的方面,他基本上没什么追求。”多年来,王元骧先生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但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吝啬,多次慷慨资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王元骧先生(中)与学生朱首献(左)、李咏吟(右)


今年,《王元骧文集》即将出版。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位耄耋老人一直在细致地手写修改文稿。每一篇文章他都反复斟酌、修改和完善,要求所有的文章都能贯通起来。


苏宏斌曾目睹过王元骧先生校对文稿,他打趣说修改过程“简直是没完没了,永无休止的”。王元骧还经常谦逊地请学生们批评指正自己的书和文章,与他们平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王元骧写文章时严谨的架构和论证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王元骧先生与文艺学研究所的老师们


严爱相济,润己泽人


王元骧常常强调,“写出来的每一篇文章和每一本著作都是要传下去的,要对它负责,所以一定要认真再认真”,因此他在学术上对学生们的要求非常严格。朱首献说:“我们知道王老师其实对我们期望都是非常高的,我也在身体力行地以王老师为榜样去努力。”


王元骧先生在“我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的学术研讨会上致辞


在王元骧的言传身教下,苏宏斌写文章也同样是高要求,不随波逐流追逐学术热点,力求每一篇都是精品。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时,苏宏斌教导学生不要急于发文章,应当先读这一领域的原典和重要著作进行积累。他的师门,多年来一直保持每两周一次学术例会的习惯,学生们汇报近期阅读的心得以及研究中的困惑,苏宏斌则予以指导和点拨,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促进新观点的迸发。“严谨扎实、精益求精”的治学风格就这样在一代代的师承中传递。


但光靠严格是不够的,王元骧常说人要活在“趣味”中,要过“趣味人生”。他认为让学生在情感和爱好的驱使下学习,为己而非为人,这样才能迎难而上、持之以恒,这与他所做的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是相通的,“审美、包括文艺的熏陶,是培育一个整全的、健全的人格所不可缺少的素养”


朱首献长期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和分析能力,开设了《中西人文精神与文学精神》课程,带领学生们阅读中西方文学和哲学著作,感悟其中的人学精神与文学审美精神的深层关联,课程获评“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苏宏斌主讲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西方文论经典导读》,对43部代表性作品进行细致的解读,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和理解相关著作时所面临的困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文艺学研究所的老师们在课程中融入美的体验,在教学中丰富人的存在,不断延续、践行着王元骧审美教育的理念。


在生活中,王元骧是宽厚、慈爱的。朱首献回忆刚留校工作时,好几年春节没有回家,王元骧不仅邀请他去家里吃年夜饭,还担心冬天天冷给他送了褥子、微波炉等生活用品,“其实我也没有感觉到很冷,但是王老师可能担心我”。从此,朱首献以王元骧为自己言行的榜样,待人温和谦逊,对学生总是将心比心、关怀备至,因此也被同学们称为“朱天使”,获评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导师等荣誉。


美学融入生活


王元骧的研究围绕着文艺学、美学展开,却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艺术和美的欣赏深深地融入了生活中。他在著作《论美与人的生存》中谈到,“(美)从消极意义上可以抵制物的诱惑,从积极的意义上可以培养一种‘爱’(美感)与‘敬’(崇高感)的感情,从而起到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拓展人的胸襟、提升人的境界,以美的精神来塑造人格,完成人的本体建构的作用”,这也正是他的真实写照:用审美的态度寻找和抵达现实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


在浙江大学任教时,王元骧给学生讲授美学,谈及某一幅绘画作品时,常常三两笔就勾画出来。他广泛涉猎音乐、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不仅喜欢听京剧、歌剧,还会自己作曲。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艺术才华都是无师自通的。


苏宏斌回忆:“有一次我跟他聊天,他说‘人家给我做了一张唱片,是我作的曲子’,我感到很惊讶,就开玩笑地表示不相信,后来第二次去的时候,他就把唱片找给我看。”原来,是王元骧自己为多首毛主席诗词谱了曲,由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演唱,并录制成了唱片。


王元骧先生的书法作品


年至九旬王元骧先生依旧笔耕不辍“文章越写越好”他的这种学术与生活互为映照的方式也在学生中代代相传成为文艺工作者治学和生活的遵循

潜心治学、立德树人

王元骧先生以其独具风格的为人为学之道

照亮一代又一代浙大学子

上下求索的治学之路

并激励他们

感悟师道传承,赓续求是学脉


王元骧先生

谢谢您

祝您生日快乐



文字记者:楼煦昂 | 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童童图片视频来源于文学院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朱天逸责任编辑:谭帅 周亦颖精彩推荐




我的导师会唱歌!
大揭秘!浙大人竟然在追……
10年,全国最年轻的三甲医院!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江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